從小到大,我們都被灌輸著「失敗為成功之母」的思想。但是,這句話的意思,恐怕不是教導所有人:多失敗個幾次,最後就一定可以成功,而是「要從失敗中進行檢討及改進,未來才有成功的機會」。

就以累積財富為例,關於失敗的原因是眾說紛云。有的人認為是消費大於支出,既沒有固定儲蓄的習慣,又加上禁不起精品的誘惑,嚴重的寅吃卯糧行為導致債台高築。最後,還債都來不及了,怎麼還可能讓財富累積?


有的人則認為,沒有錢的原因是「賺得不夠多」,薪水收入總跟不上物價上升的腳步。因為根據政府的統計,除了去(2006)年因為物價較為平穩,代表民眾實質月薪的「實質經常性薪資」,在去年第三季「由負轉正」外,往前推的過去六年來,加薪幅度都遠遠比不上物價漲幅。


目前一般上班族的敘薪跟年齡差不多相符,大學剛畢業的新鮮人平均月薪大約2萬5000元,30歲3萬元、40歲4萬元,到50歲還沒被資遣裁員的人,大概還可以領個5萬元。


特別是住在台北的上班族都不免大嘆:房租、水電、勞健保和飲食交通等生活費就去掉三分之二,幾無餘力養家、儲蓄老本,也負擔不起房貸。一般人誰還敢有買東西的慾望?最後將導致消費低迷,拖慢經濟成長…。


以上說辭都言之成理,不過筆者有位朋友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:世界上多數人之所以沒有錢,最大的原因不在於吃喝玩樂的生活享受,而是因為胡亂投資失利所造成的龐大虧損,以及隨之而來的「貧窮」。


這位朋友指出:以一個個價值數萬元的名牌包為例,就算買它個十個、八個,總金額也不過就是幾十萬元而已;但是,如果投資人看錯趨勢,選錯標的,它的計價至少是以「百萬」、「千萬」或「億」元為單位的。


有的人,因為投資獲利而擠身億萬富翁之列,卻也因為一個不小心的投資失誤。整體資產的數字有時還會一模一樣,只是前面的「正號」轉為「負號」。這些人由富轉窮的原因,幾乎沒有一個是因為貪於享樂,而是因為幾次關鍵性投資失誤。


當然,也有人記取住了失敗的教訓,還能夠在一番爭扎與努力當中,還清原先的壘壘負債,但也僅限於「無債一身輕」而已。多數人則是經此打擊,再加上年事已高,錯過了工作能力最強的黃金時期,從此翻不了身…。


如果「凡投資必伴隨著風險」的假設是萬古不變的真理,而「一失足卻可能造成千古恨」時,投資人怎麼能夠以非常謹慎小心的態度,面對每一次的投資決策?


您認為自己沒有賺到錢的最大原因是什麼呢?更進一步來說,您有從失敗中,學到真正的教訓了嗎?期望所有投資理財大眾,都能對於自己的理財結果「無怨無悔」。

2007/09/27 聯合理財網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妙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